五冊思考
必選修各冊教學重點、課綱變化、跨冊串連,一手掌握!
章 |
節點 |
節點內容 |
||||||||||||||||
Ch1 |
課綱/課文對照 |
|
||||||||||||||||
教學核心變化 |
1.課綱脈絡為遵循科學的途徑:觀察→提出問題→整理和分析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108教材新增「研究問題的發想」,教導學生如何從觀察地表現象中找出問題 2.可以對應99綱CH4「地理資訊蒐集及處理」,從分辨資料的類型到應用圖表將蒐集資料加以分類與歸納,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
|||||||||||||||||
學習重點 |
|
|||||||||||||||||
地理探究 |
內容: 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步驟 說明: 1.地理探究整合了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從觀察、提出問題、資料蒐集、分析與展示等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步驟,以呼應本章核心問題:如何使用地理知識及技能了解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
銜接選修 |
本章可銜接選修地理Ⅲ:探究與實作 |
章 |
節點 |
節點內容 |
||||||||||||||||
Ch2 |
課綱/課文對照 |
|
||||||||||||||||
教學核心變化 |
Ch2-1 1.課綱未明定「時區」,但教材依然有編寫 (1)將「時區」挪移到地理3第7章「全球化」說明 (2)當談論全球互動、人類活動及貿易往來,才會有時區換算需求,學生也才能理解跨區24小時接力生產及三大金融中心出現的原因 2.座標系統,採用平面直角座標系統:修正99綱中的圖網方格概念 Ch2-2 1.課綱未訂定要講述投影,但為了說明TM2,因此仍簡單介紹麥卡托投影 2.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識投影會造成地圖一定程度的變形,而不講述專業的投影原理或各種投影法介紹 |
|||||||||||||||||
學習重點 |
|
|||||||||||||||||
地理探究 |
內容: 1.地圖量測與判讀 2.小課文-等高線說明 說明: 1.課綱將等高線介紹挪移到活動設計,希望以活動方式帶領學生學習重要概念,此為重要知識點,需進行課堂講述 2.附有可做學習歷程檔案的題目(搭配《探究手冊》使用) |
章 |
節點 |
節點內容 |
||||||||||||||||
Ch3 |
課綱/課文對照 |
|
||||||||||||||||
教學核心變化 |
Ch3-1 1.地理資訊系統對地理資料的處理大致可分為五個步驟:輸入、儲存、查詢、分析、展示。其中,資料輸入和儲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不常接觸的 2.輸入並儲存地理資料是後續進行查詢、分析、展示的基礎,故仍是應該學習的概念 Ch3-2 1.新增群眾製圖、開放街圖等概念,說明未來地理資訊的發展趨勢和可能的相關應用 |
|||||||||||||||||
學習重點 |
|
|||||||||||||||||
地理探究 |
內容: 如何租好屋 說明: 1.課綱建議能讓學生實作GIS,但學校設備條件不同,故本章地理探究設計能在課堂上進行的疊圖分析(不須使用電腦) 2.利用不同身分角色對租屋需求的設定,讓學生能學會使用GIS解決生活中會遭遇的地理問題 3.附有可做學習歷程檔案的題目(搭配《探究手冊》使用) |
|||||||||||||||||
銜接選修 |
本章可銜接選修地理Ⅰ:空間資訊科技 |
章 |
節點 |
節點內容 |
||||||||||||||||
Ch4 |
課綱/課文對照 |
|
||||||||||||||||
教學核心變化 |
Ch4-1 1.GIS與氣候都是較為抽象的單元,因此在2章間安排較具象的地形,讓學生不要負擔太重 2.與99課綱最大的差異,在於108綱更強調地形「系統」的概念,以系統觀認識不同地形作用力所造就的地形景觀,不宜強調過多龐雜且瑣碎的細節 Ch4-2 1.強化不同地形類型間的動態系統關係 (1)內營力中的板塊活動引發的岩層變形與變位,火山作用形塑的火山地形一併說明 (2)外營力所形塑的地形則以陸地上的水整併為第二節,包含地表液態水所形塑的河流地形、固態水所形塑的冰河地形,以及陸地水與可溶岩層形塑的岩溶地形 其中侵蝕輪迴是已被學界認為過時有問題的概念,故教材不納入介紹 (3)第三節則討論受風與波浪作用的風成地形與海岸地形 (4)風帶動海水的波浪作用也對陸地產生影響,此兩類地形系統的交界多出現在海岸地帶,為增加各類地形系統間的連結,併入同節一起討論 (5)加強外營力形塑的地形關聯性,讓地形單元避免成為片斷地形分類與零碎知識點 2.著重在大尺度地形與人類生活間的互動關係,因此刪除較多微地形 3.地形辨識融入各類地形系統中 |
|||||||||||||||||
學習重點 |
|
|||||||||||||||||
地理探究 |
內容: 1.地形與人類生活 2.小課文-地形資源、地形災害、地形變遷與土地利用 說明: 1.課綱將等地形資源與地形災害挪移到活動設計,希望以活動方式帶領學生學習重要概念,此為重要知識點,需進行課堂講述 2.附有可做學習歷程檔案的題目(搭配《探究手冊》使用) |
章 |
節點 |
節點內容 |
||||||||||||||||||
Ch5 |
課綱/課文對照 |
|
||||||||||||||||||
教學核心變化 |
Ch5-1~5-2 1.108課綱將自然地理零散的單元整併為氣候及地形等二大系統,並強化「系統」概念 2.將水資源、自然景觀帶及人類生活的關聯性,以系統化方式與氣候緊密結合,而非切割的知識單元 3.刪除天氣系統、地方風系 C5-3~5-4 1.龍騰首創將一個氣候類型與自然景觀帶整合一起編寫 2.氣候特徵為形塑一地植被的重要因素,植被為最顯而易見的景觀特徵,故了解氣候類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徵後,亦可進一步認識當地的自然景觀帶,學生學習後自然可以將兩個息息相關的概念整合起來 3.刪除水文、土壤、生物區系(生物水平與垂直分布)、生態系 |
|||||||||||||||||||
學習重點 |
|
|||||||||||||||||||
地理探究 |
內容: 1.氣候、水資源與人類生活 2.小課文-水資源、缺水、剩水 說明: 1.課綱將水文單元刪除,高一僅保留「水資源」、「水平衡」的概念,並挪移到活動設計,希望以活動方式帶領學生學習重要概念,此為重要知識點,需進行課堂講述 |
大考養成 = X+Y
必修素養能力打底,選修科目能力深化,對應大學學群,循序漸進!


大考養成 = X+Y

地理1
Ch1:繪製統計圖表、地圖;面量圖製作
Ch2:等高線判讀
Ch3:疊圖分析
Ch4:古地圖判讀
Ch5:氣溫分布圖、雨溫圖判讀

地理1《素養一本通》
讓學生真正「學會」各種文本閱讀的配套
提供圖表判讀步驟策略→範例練習→練素養題
圖表
判讀力

地理2
Ch3:
●都市機能與城鄉關係
Ch4:
●循環經濟:從搖籃到搖籃
●乘風破浪─遊艇產業@高雄
●臺灣紡織業走向夕陽了嗎?
Ch5:
●區域發展的省思
Ch6:
●原住民文化知多少
●臺灣經濟發展與世界的關聯
Ch7:
●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

地理GNN
時事素養題X社會跨科題
給學生最新、最貼近大考的長文閱讀練習!
長文
閱讀力

地理3
各章地理探究皆包含
●圖表判讀+長文閱讀能力訓練
●地理技能+地理系統概念融入

地理GNN
時事素養題X社會跨科題
給學生最新、最貼近大考的長文閱讀練習!
概念
統合力
大考養成 = X+Y






學習歷程 = P
檢視三年龍騰提供議題,挑選合適、適量操作,時間花在刀口上!




大考養成 = 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