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高/社會合科
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與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cheap簡介
知識型Youtuber「cheap」是世紀帝國實況主,擅長各種地圖與打法。喜歡用世紀帝國介紹歷史,用最簡單的方式講一個最動人的故事
冠狀病毒的崛起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爆出不知名的疾病,染病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這個陌生疾病迅速的在人群中散播開來。到了2020年1月,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或COVID-19)。
造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兇手是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以下簡稱新冠病毒),要搞清楚何謂新冠病毒,我們首先得要了解什麼是病毒。傳染病的病原體主要可分為兩大家族──細菌與病毒。歷史上許多大瘟疫都是細菌造成的,例如曾經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和梅毒,元兇就是細菌(鼠疫桿菌和梅毒螺旋菌)。幸運的是,人類發現了細菌的超級剋星──抗生素,只要確定病原體是細菌,醫生就能依照細菌的種類,施打合適的抗生素,使病人得以痊癒。此外,會造成人類疾病的細菌其實不多,絕大多數是無害或有益的,像是乳酸桿菌就可以幫助我們的腸道保持健康。
棘手的敵人── 病毒

▲圖1 受到黑死病影響,中世紀的藝術常出現死亡之舞的意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好不容易找到了對付細菌的辦法,人類卻又發現另一個更棘手的敵人── 病毒。病毒非常的小,如果將細菌看作是一棟大樓,那病毒就是大樓裡面的人[註1]。由於病毒很小,早期科學家無法證明病毒的存在,直到1931年發明了電子顯微鏡,人們才真正看到了病毒的樣貌。不同於一般生物,病毒不具細胞構造,無法獨自表現出生命現象,只能依靠宿主才得以「像個生物」。打個比方,細胞就像是工廠,可以自行生產或轉換所需的能量,以及複製下一代,確保自己能夠存活和延續生命;而病毒缺乏代謝的能力,也無法自行繁衍,但它卻是個大工頭,能夠使喚細胞這個工廠,替自己製造所需要的物件來延續後代。等到細胞的資源耗盡,病毒就會從細胞釋出,尋找下一個寄宿的目標。病毒感染的細胞也會視其種類而有所不同,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主要感染細胞膜上有ACE2(血管緊縮素轉化酶2)的細胞,恰好我們的黏膜細胞膜上就有這種蛋白質,而口腔、鼻腔和眼皮裡就存在著大量的黏膜細胞,這也是為什麼新冠病毒可以靠飛沫和接觸傳播。
當病毒感染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也不是省油的燈,並不會讓其咨意妄為。一旦免疫系統察覺到病毒入侵,就會啟動一系列的免疫機制,例如發燒、發炎等反應,提高免疫力以殺死病毒。但當這些免疫反應無法有效地殺死病毒時,時間一長,人體也會受不了,病毒還沒成功驅離,人體就先生病了。此外,過度的免疫反應也會造成身體的損害,以新冠肺炎為例,肺泡細胞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會引發發炎反應,造成肺部積水,使得肺無法順利交換空氣,最終導致死亡。

▲圖2 冠狀病毒
註1:一般細菌約0.5-5微米長,而病毒依其種類不同,從10-400奈米都有。
大致認識病毒後,接著就來介紹這次的主角: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最早在1960年代被發現,由於當時的冠狀病毒主要在一些哺乳類和鳥類之間傳播,因此沒沒無聞。整個二十世紀,也只發現了兩種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分別是229E和OC43,但也不是很嚴重的疾病,只是類似小感冒,很快就能痊癒。直到2002年,人類迎來了史上第一個致命的冠狀病毒–SARS病毒。2002年11月16日,廣東省一位男子因發燒和呼吸道窘迫而病逝,隨後廣東、香港甚至是遠在北美的多倫多等地,陸續出現不明原因的嚴重肺炎患者。這般跳躍式的爆發,使得WHO(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向全世界發出警告,有個未知的疾病正在威脅全人類的健康。為了找出這未知的病原體,全球的實驗室都拚盡全力展開調查,科學家最初懷疑致病原是某種流感病毒或是衣原體(一種寄生性細菌),直到香港大學的裴偉士教授(Malik Peiris)率領團隊發現,這是一種由冠狀病毒所引發的嚴重呼吸道疾病,問題才獲得解答。這個結果出乎許多學者的意料之外,因為這是歷來首見會造成人類重症的冠狀病毒。這場災難最終在2003年劃下句點,共有8,096人受到感染,其中774人死亡,最後一起確診病例於07月15日在我國發現並接受隔離。有了SARS的前車之鑑,這次武漢爆發不知名的肺炎傳染病,大家馬上就把矛頭轉向冠狀病毒,最後也證實就是冠狀病毒搞的鬼,但是這次,人類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不同於SARS病毒,新冠病毒的傳染力驚人,從疫情爆發開始,截至2020年03月08日,僅僅三個多月,全球確診數已超過十萬人(實際人數可能更高),感染國家/地區高達89個,這些數字遠遠高於SARS。其中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SARS的症狀通常出現的很早,包括幾個超級傳播者在內,病患在擁有高度傳染力前,就會表現出種種症狀,使得在病毒尚未大量釋出感染他人時,就能夠迅速地將病患隔離。但這種「好康」並不是常態,流感和其他許多傳染病(也包括這次的新冠病毒),高傳染力往往比症狀來的要早。這種模式非常有利於病毒的傳播,尤其是現今社會高度全球化,在你還沒察覺染病之前,病毒早就透過各式運輸工具通往世界各地。

如果算上這次的疫情,近20年來就出現了三個令人聞之色變的冠狀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這次的新冠病毒),究竟新冠病毒是從何而來?或許我們可以再次借鏡SARS帶給我們的啟示。SARS最初是在廣州出現,那裡的人們有吃「野味」的文化,因此市場裡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被當作食材販售。在市場裡,動物們被關在一個個狹小的籠子裡,並層層堆疊。就這樣,不同種類的動物,不管是活的、死的,再加上他們的排泄物,混雜在同一個空間,這儼然為病毒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交換場所。科學家找尋SARS病毒的源頭時,在野味市場中的果子狸身上驗出了SARS病毒陽性反應,並一度以為果子狸就是傳播病毒的元兇。只是,在野外的果子狸身上並沒有發現SARS的蹤跡,這說明果子狸只是病毒的中間宿主,真正的源頭另有其人。隨後,在菊頭蝠屬的蝙蝠中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和感染人類的SARS病毒非常類似,他們稱之為SARS樣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已經存在蝙蝠身上很久了,SARS病毒很有可能就是這種病毒的其中一個分支。學者推測,病毒很有可能傳染給了易受感染的動物(例如果子狸),接著再傳染給人類。
2019年12月08日,一名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患者,因不明原因的肺炎入院,這也是新冠病毒的首例確診。隨後又有許多確診案例經調查後證實,均去過華南海鮮市場,因此華南海鮮市場一度被認定為是疫情的源頭。但在2020年01月24日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的一篇論文中指出,首名患者是另一名七旬老翁,且他的感染時間為12月01日,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去過華南海鮮市場。根據該篇論文的作者表示,華南海鮮市場並非唯一暴露源……
或許是SARS的經驗,許多學者懷疑蝙蝠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由於蝙蝠的免疫系統非常特別,前面提到,當人體發炎過度時,細胞也會受損。但蝙蝠的免疫系統有類似保險絲的功能,當免疫反應過度時,會自動降低發炎反應,使細胞免於受損。由於病毒對蝙蝠細胞的傷害程度小,蝙蝠作為宿主不會輕易因為病毒而死去,因此病毒可以在蝙蝠身上安心演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病毒似乎都和蝙蝠扯上關係。新冠病毒是否源自蝙蝠,目前尚未得到確切的證據,但無論源頭為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們都來自於人類之外的動物。
「為這天準備了17年!」
作為病毒爆發地中國的鄰居,臺灣面對疫情自然是首當其衝。當疫情爆發的消息一傳開,臺灣人記憶中對SARS的恐懼似乎又被喚起,也引起了一些社會問題,例如民眾搶購口罩所引發的「口罩之亂」,迫使政府不得出手制定口罩的購買規則,並同時加開生產線。另外也有假訊息引發的「衛生紙之亂」[註2],也凸顯出辨別資訊真假的重要性。疫情雖說是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讓全世界看到臺灣醫療及政府疫情防治的強大。或許是歷經過SARS的慘痛經驗,我們的政府很早就產生危機意識,啟動應變措施,包括禁止疫區遊客入境、對高危險群強制實施居家檢疫、管控口罩出口等,並不斷對民眾宣導衛教觀念。
截至2020年03月25日,臺灣確診人數235例,對比鄰近的日本1,200多例以及南韓失控的9,000多例,我們的疫情控制相當得宜,就筆者在網路及媒體上的觀察,這也讓臺灣人的國族意識有了向上的凝聚,對身為臺灣人多了一份安心與驕傲。這次的疫情,對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大考驗,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也再次提醒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麽渺小。

▲圖5 網友自製「我是臺灣人」徽章,以在亞洲人面孔中區別出差異(圖片來源:網友Iriskk 提供)
註2:網路上流傳,因為衛生紙的原料都拿去做口罩,將導致衛生紙缺貨,許多民眾誤信謠言,瘋狂搶購衛生紙。事實上,口罩和衛生紙的原料根本不同,一個是不織布,一個是紙漿,兩者的產地也不同,並不會相互影響。

▲圖3 衛福部強力放送防疫影片,有效宣導衛教觀念

▲圖4 世界各地陸續出搶購物資的現象
參考資料:
蔡承志(譯)(2016)。D.Quammen著。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Spillover – 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延伸閱讀:
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 – 奇光出版
Amazon 書店5 顆星盛讚:
破解我們對免疫系統的認知,21 世紀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書!

◎ 以上未標示之圖照來源皆為 Shutterstock
整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