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一個地球,兩樣世界

靠著綠色革命與適當的政策,我們安然度過第一次人口爆炸危機。 面對全球人口結構的新問題,這一次,解藥在哪裡?


 

撰文/馬語琴(Mara Hvistendahl)
翻譯/林慧珍


  蕾娜和沙赫德未曾謀面,或許永遠也不會。蕾娜住在2050年的萊比錫(Leipzig),這是座寧靜而且歷史悠久的德國城市,居民以中年專業人士為主。51歲的她是藥劑師,職業生涯剛過一半,還有20多年才退休。獨生女剛從大學畢業,不再需要她與先生扶養;不過他們仍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老人家都已八、九十歲,健康狀況還不錯。22歲的沙赫德單身、待業中,住在奈及利亞拉哥斯(Lagos)外圍一處破敗的貧民窟,他還有三個兄弟姊妹,四個人面臨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戰:在競爭激烈而且年輕勞動力充沛的就業市場找到工作、有房可住、還有乾淨的水可喝。


  蕾娜必須提防慢性疾病,而沙赫德可能面臨感染瘧疾的風險。讓德國政府焦頭爛額的是如何調整年金制度、醫療保險及公用事業系統,好因應國家人口減少,人民卻又比過去更長壽的情況。奈及利亞政府則亟需隨著都市範圍的擴大,努力興建道路、學校和衛生設施。


  蕾娜和沙赫德的生活天差地遠,但兩個截然不同的虛構人物都體現了眼前的許多挑戰。接下來幾十年間,全球人口分佈將發生前所未見的改變,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他們現在所做的決策,將決定蕾娜和沙赫德的未來是一片光明、還是黯淡無光。


人口炸彈危機再現

  大約50年前,大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全球趨勢:人口暴增。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昆蟲學家埃利希在他1968年出版的暢銷書《人口炸彈》中警告,糧食和其他資源的生產跟不上人口的快速成長,數億人將死於饑荒。然而,埃利希擔心的問題並沒有成真。很快地,綠色革命提升了糧食安全,而許多地區的出生率因經濟發展、教育及計畫生育普及等因素而下降。人口年成長率在1960年代達到2%的高峰之後,便於1970年開始下降。


  然而,人口成長就像行駛中的火車,即使趨緩卻仍動力十足。儘管全球人口成長速率持續下滑,但幾十年內仍將增加數十億人。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7億。這輛火車可能終將停止,但人口可在世紀末前穩定或開始下降的機率只有23%。


  假如我們只關注整體趨勢,可能錯失重要的細微差異。從現在起到2050年,世界人口成長有半數將由九個國家包辦,其中五個在非洲。同時,工業國家出生率則持續下降且壽命增加。聯合國估計,未來34年內,全世界60歲以上人口將增加一倍以上,80歲以上人口將增加兩倍。高齡人口多來自歐洲,人口統計預估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全歐的1/3。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政治學家兼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金世杰稱這種世界秩序崩解為「新人口炸彈」。


  德國和奈及利亞代表這種全球動態變化的極端,一端是富裕但迅速老化的國家:都市萎縮,政府面臨快速膨脹的年金支出。另一個極端,則是需要同時照應更多都市移民及新生兒的新興國家,這種局面還可能因為氣候變遷、傳染病等既存問題而更為難解。瑞士聖加爾世界人口和高齡化論壇主席葛羅斯表示,尤其在奈及利亞,人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可資借鏡的指引,「人類還沒準備好去管理或接受這樣的劇變。」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6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