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七大能源奇想

"這些新奇的能源技術,成功機率或許不到10%,但只要有一項成功,就可大幅降低能源隱憂並提升能源效率。"


撰文╱Scientific American編輯部
翻譯/甘錫安/涂可欣 

 

 

重點提要

  • 科學家與工程師正致力於開發更具創意的技術,一旦成功,將徹底改變能源現狀。
  • 新能源可能來自核分裂反應器,不過是以雷射帶動核融合爆炸起燃,使用的燃料則是用過的核燃料,也就是具危險性的核廢料。還有幾種機器可將陽光及二氧化碳轉換成燃料,取代汽油。
  • 另外,藉由磁鐵能徹底改造空調設備,使用形狀記憶合金則能回收汽車引擎的廢熱,這些方法都能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許多人正在致力於研究更有效運用再生能源的技術,同時提升能源效率。這些努力當然都很好,不過,儘管大部份的進展都值得肯定,但效果有限。如果想徹底改變能源現狀,必須有更別出心裁的創新發明才行。



  多年來,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曾經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方案,包括透過人造衛星將太陽能輸送回地面的接收站,以及盤旋在空中的風力發電機等。不過回到地球上,研究人員近年來取得了政府及民間的大筆經費,在幾個關鍵領域中,開發各種不一定能成功但值得注意的能源技術。這裡介紹的幾項計畫,是最可能取得成效的例子。當然,前提是發明者能夠克服重重困難,讓這些技術實際可行、能夠大量生產且價格低廉。



核融合 觸發分裂
利用雷射引燃用過的核燃料產生電力 


  最近數十年來,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努力想駕馭核融合,也就是氫彈和太陽的燃燒過程。研究人員已能引發核融合反應:讓氫原子核互相撞擊,只要力道夠大,原子核就會合併,釋出中子和能量。比較困難的是這個過程的效率必須夠高,才能讓反應釋出的能量大於觸發反應所需的能量。這種狀況稱為起燃(ignition),最後用於發電。



  因此,美國加州利佛摩國家點燃設施的科學家,想出了新的點子:以核融合帶動核分裂(核分裂是傳統核能反應器中的原子分裂反應),設施主任摩西(Edward Moses)表示,他們可能在20年內建造出這種發電廠的原型。



  美國國家點燃設施利用雷射脈衝,在反應室中央引發核融合爆炸,然後放射出中子,來撞擊反應室內壁厚厚的鈾圍包或其他燃料襯裡,使原子分裂,產生的能量可使反應室的能量輸出增加為四倍以上。以核融合帶動核分裂的概念,源自蘇聯氫彈之父——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他於1950年代以和平為前提,提出這個構想。



  如果大部份的能量來自核分裂,那麼為什麼不繼續使用傳統核能發電廠,省下開發核融合觸發程序的工夫?因為核分裂反應器的運作必須仰賴連鎖反應,讓原子分裂產生中子,中子再觸發更多的原子分裂。而要維持連鎖反應,必須使用鈽或濃縮鈾燃料,但是這兩種燃料都能用於製造核子武器。



太陽汽油
以濃縮的日光和二氧化碳為車輛提供動力 


  太陽每小時投射到地球的能量,超過地球文明一年的消耗量,只要能將這些能量的一小部份轉換成液態燃料,就可終結運輸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及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人造光合作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Nathan Lewis)說:「如果我們能用陽光大量生產低成本的化學燃料,就能改變能源現狀。」



  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山迪亞國家實驗室正進行一項有趣的研究工作,用直徑六公尺的碟形反射鏡,將陽光集中在50公分長的圓桶上。反射鏡使陽光穿過圓桶外壁上的開口,聚焦在10多個同心圓環上,同心圓環每分鐘會旋轉一次。圓環邊緣裝有氧化鐵(鐵鏽)或氧化鈰鋸齒,當鋸齒旋轉到光束中,溫度會提高到1500℃,這樣的高溫可使鐵鏽中的氧釋出。接著把蒸汽或二氧化碳送入反應室,當鋸齒旋轉到反應室中比較陰暗且低溫的地方時,會再次吸收蒸汽或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氧,而留下富含能量的氫或一氧化碳。



  氫與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稱為合成氣,是構成化石燃料、化學製品甚至塑膠的基本分子。過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與燃燒燃料時排放的量大致相同,因此美國高等研究計畫署能源處主任馬俊達(Arun Majumdar)表示,這類太陽燃料系統「可說是一石四鳥的解決方案」:既可取得潔淨燃料、提高能源安全性,又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時緩和氣候變遷。



  蘇黎士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在開發能生產合成氣的機器。有些新創公司則另闢蹊徑,美國日光觸媒科技公司(Sun Catalytix)將廉價的觸媒浸入水中,再用太陽能板供應電力製造氫和氧;液態光公司(Liquid Light)則將二氧化碳注入電化電池,使二氧化碳變成甲醇;路易斯自己則用半導體的奈米導線製造葉片,這種人造葉片可吸收陽光,將水分解成氫和氧。



  當然,最主要的障礙是克服實際問題。在山迪亞國家實驗室中,圓環上的鋸齒會不斷碎裂,影響反應進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化學家德克斯(Gary Dirks)指出:「它必須在900~1500℃之間來回,對材料是相當大的考驗。」下一步是在奈米尺度強化鐵鏽結構,或尋找更好的鋸齒材料,另外也必須降低反射鏡成本。山迪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合成氣引擎產生燃料的成本為每公升2.65美元,實驗室化學工程師及共同發明人米勒(James E. Miller)表示:「我們無法證明此路不通,但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11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