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鑲金包銀的靈丹妙藥

"漫長、艱辛而昂貴的研究努力,讓醫生有了新藥方可以治癒C型肝炎! "


撰文/瓦普納(Jessica Wapner)

 

  C型肝炎是肝臟慢性發炎的疾病,全世界約有1億7000萬名病患,每年有35萬人死於此病,包括1萬5000名美國患者。數十年來,為尋求C型肝炎療法所付出的努力,終於要開花結果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核准可以治癒C型肝炎的新藥上市,新藥不僅比現行療法可以更快治癒C型肝炎,副作用也較少。但這突破性療法的價格昂貴,除了富人或擁有最佳醫療保單的人之外,一般人恐怕負擔不起。新藥包含兩種成份,其中之一早已上市,每劑1000美元,或12週療程8萬4000美元。兩種藥物組合的複方新藥可能更為昂貴,這不僅引發美國醫生與患者權益代表的憤怒,也促使保險業者為此複方制定新的保單,以備新藥上市之需。

 

  往後幾個月,醫生、患者、經濟學者以及保險公司,必定會熱烈討論新藥是否值得如此高的價格。不過,新藥的療效是肯定的,而其研發結果也是重大進展。只要仔細瞧瞧新藥研發過程中必須解決的複雜生化問題,就不難了解箇中原因。

 

看不見的殺手

  藥物發現有時來得意外,就像那被遺忘的培養皿裡所長出的青黴素一樣;但比較常見的情況,通常是針對問題研究多年之後才會發現。因此要了解C型肝炎新療法的科學原理,就要先了解C型肝炎病毒名稱的意義。

 

  「肝炎」一詞泛指肝臟因藥物、毒素、過度飲酒或因細菌、病毒感染所產生的嚴重腫脹或發炎反應。英文字母「C」代表研究人員所分離出的、第三種專門傷害肝臟的病毒。197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就已發明了A型肝炎的驗血診斷。A型肝炎病毒的擴散,通常是因為感染者接觸了處理不當的食物與飲水;而B型肝炎的傳染方式,經常是透過性交、共用針頭或接觸到感染者的血液。 

 

  之後不久,研究人員就發現有第三種病毒性肝炎正悄悄在全球蔓延開來,而且比A型或B型肝炎更可能造成肝臟永久性傷害。到了1989年,研究人員找到了元凶,但也發現病毒基因會快速突變,產生了數種不同的基因型,因而到現在還無法做出有效疫苗。相反地,B型肝炎病毒演化沒那麼快,因此在1980年代就有了疫苗。感染A型肝炎病毒通常幾天內就會出現症狀,同樣也有疫苗可以預防。 

 

  C型肝炎的標準療法,長期以來都是注射合成的干擾素(這是免疫系統功能最強大的蛋白質),以及服用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ribavirin)。這兩種藥的組合對25~75%的患者有效,而療效則隨病毒的基因型而有所不同。但副作用經常令人難以忍受,包括類似重感冒的症狀、疲倦、憂鬱以及貧血。此外,病毒常會產生抗藥性而加重病情。

 

邁向痊癒之路 
  要研發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研究人員必須知道構成病毒外套的各種蛋白質構造,及其由RNA組成的遺傳訊息的確切序列,這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在1990年代花了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解讀出來的成果。 

 

  有了這項資訊,科學家還是要面對漫長且昂貴的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他們會選擇看似可行的藥物標的:一種稱為蛋白?的酵素,病毒需要利用這個酵素來自我複製。幾次失敗之後,維特製藥公司的研發人員及合作夥伴,發展出一種叫特拉匹韋(telaprevir)的蛋白?抑制劑,而先靈葆雅(2009年被美國默克藥廠併購)的研究人員則研發出巴色匹韋(boceprevir)。臨床試驗指出,接受標準療法(利巴韋林與干擾素)並服用這兩種新藥的患者當中,有60~75%人的血液中偵測不到病毒,而只接受標準療法的患者當中,不到44%的患者測不到病毒。

 

  FDA在2011年核准這兩種新藥,但醫藥界沒有高興多久就失望了。因為這類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只對第一型C型肝炎的患者有效,這種基因型雖是美國與加拿大最常見的,但在許多其他國家卻很少見。此外,需要持續使用干擾素與利巴韋林,以及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也是一個重大缺點。

 

  在對特拉匹韋與巴色匹韋的熱情退燒的同時,其他病毒蛋白質也成了可能的藥物標的。不過科學家從先前的研究也學到,光是抑制酵素或蛋白質是不夠的。要阻止C型肝炎,藥物還必須變成病毒的遺傳密碼,如此才能阻止病毒基因的複製,進而阻止新病毒產生。另外,若要避免副作用,藥物必須快速直達肝臟,避開越多器官越好。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