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新顱相學?

"隱喻、模組以及腦部造影的偽科學。 "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翻譯/潘震澤



  原子結構像太陽系:電子在原子核四周環繞,行星則在恆星外圍運行。它倆其實不相像,我們只是利用類似物來想像不可見之物,這種假想影像具有隱喻作用。

 

  科學用隱喻溝通,是因為我們腦袋演化出靠直覺來理解的這個世界,要比晚近科學所揭露違反常理的世界簡單得多。例如腦子的運作跟原子同樣不可見,因此我們就用上隱喻。幾世紀來人腦給比喻成水力機(18世紀)、機械計算機(19世紀)和電腦(20世紀)。今日某個常見比喻是說人腦像瑞士刀,不同模組分別專精視覺、語言、臉孔辨識、察言觀色、冒險、靈性、上帝等。

 

  模組隱喻受到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這種新技術的推波助瀾。我們都看過某人想著某件事(金錢、性、上帝等)的腦造影,有些腦區顏色特別突顯(常用紅色),代表該區「亮起來」。這種新模組隱喻十分引人,我在多本談宗教(信仰模組)、道德(道德模組)和經濟學(金錢模組)演化的書裡也用過。

 

  然而,有個由神經科學家本身推動、希望減少濫用隱喻的懷疑運動正方興未艾。舉例來說,2007年11月11日《紐約時報》刊登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神經科學家艾可邦尼及同事的文章〈這是你的政治腦袋〉,介紹針對中間選民所做的腦造影結果:「讓受試者看『民主黨員』、『共和黨員』和『獨立黨員』等字眼,其腦中杏仁體的活性增高,代表他們出現焦慮感。男性受試者看到『共和黨員』時,杏仁體與腦島這兩個與焦慮及厭惡有關的腦區變得特別活躍。但上述三個字眼都活化了參與報償的腹紋狀體,以及負責慾望和歸屬感的其他腦區。」因此,「共和黨員」這字眼不只引起焦慮及厭惡感,也引發慾望及歸屬感。文中其他結論同樣讓人困惑。

 

  三天後,艾可邦尼在UCLA的同事波爾德瑞克,連同16 位分屬全球各地實驗室的神經科學家,在《紐約時報》發表回應,充份顯示科學界自我修正的特性。回應中解釋:「身為使用相同腦造影技術的認知神經科學家,我們知道單憑觀察特定腦區的活性,不可能確定某人是否感到焦慮或出現歸屬感。因為腦中各區域通常都參與許多精神狀態,不可能將某個腦區與某種精神狀態一對一配對。」譬如說,杏仁體在出現興奮與正向情緒時也會受到活化。因此想要解釋上述造影的結果,關鍵是小心設計實驗,才可讓研究者比較不同狀態下的腦造影。…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8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