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未經授權的科學自傳

"科學期刊裡對科學如何運作的解釋,通常與實際的過程有所差別。 "


撰文╱薛莫
翻譯/潘震澤

   本專欄上月談到魏斯曼的笑話實驗,70個國家的35萬名網友參與實驗,其中55%認為下面這則最好笑: 
兩位獵人在森林裡狩獵,其中一位突然昏倒,看來氣息全無、兩眼發直。另一位趕緊掏出手機,撥打求救電話氣急敗壞地說:「我朋友死了!怎麼辦?」接線生回答:「別激動,我能幫忙。首先你得確定你朋友真的死了。」電話那頭安靜了一陣,然後傳來一聲槍響;接著那人又拿起電話說:「我確定他已經死了,接下來要做什麼?」 



   這就是網路票選的最佳笑話。魏斯曼的新書《搞怪學》說明該研究的實際進行過程,他相信:「我們找到了世上最溫和的笑話,每個人讀了都面露笑容,但少有人放聲大笑。不過就像世間許多事,追尋的過程總是比結果來得重要。我們在這過程中探索了哪些事會讓人發笑、多笑如何讓人活得更久、幽默如何讓世界大同,還發現了世上最有趣的喜劇動物。」答案是雞。像這樣第一人稱的科普書,介紹結果並描述過程,可讓讀者略知科學工作如何進行。 



   正式的科學寫作(我稱為說明敘述文)根據觀察、假說、預測、驗證等一連串過程組成的無形科學方法,以井井有條的方式,從序言、方法、結果、討論逐步呈現。這種作品有點像自傳,好比喜劇演員史提芬萊特所言:「我正在寫未經授權的自傳。」任何其他寫作就屬於想像創作。正式科學寫作類似「輝格式進步歷史」,先有結論再找解釋,迫使事實及事件落入完美的因果關係;經由邏輯與必然的過程來導出不得不然的結果。 



   非正式科學寫作(我稱為操作敘述文)呈現科學的實際進展,偶發的靈光一閃與主觀直覺、胡亂的猜測與幸運發現交織出現。科學一如人生,既混亂又隨性,充滿奇怪巧合、預期外分岔、意外發現、偶然遭遇和無從預知的結果。這種雜亂無章的過程可部份解釋,為何近幾十年來科學家以第一人稱記述研究過程所寫的普及讀物那麼成功。某些探索生活裡怪異情事的作品,影響特別值得一提。…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8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