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教學資源

改造世界10大奇招

"有什麼極富創意的科技奇招,正準備改變我們的生活?"


醫 學
健康監測器不離身 


智慧手機能隨時監控生命跡象,一有問題立即發出警訊。
  
撰文/史沃波達(Elizabeth Svoboda)


 

  大多數人胸絞痛或發現可疑腫塊時會立刻求醫,但等這些跡象出現才看醫生,往往為時已晚,時時監控才能即早發現症狀,而手機正可派上用場。健康掃描系統能持續從手機取得資料流,有助於早點發現症狀,避免延誤診斷;行動裝置還能幫助醫護人員在病情惡化且醫療成本變高之前,找出問題並有效治療。這種隨時待命的預警系統,理論上可降低慢性疾病75%的醫療費用,並能預防百萬件健康危機,延長病患的壽命。

 

  現在手機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與健康有關的應用程式,雖然大多是噱頭,但有幾個出色的系統真的能幫助使用者控制慢性病或盡早發現警訊。例如AliveCor的iPhone心電圖,可能在2012年初取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許可,它是一個塑膠手機外殼,背面有兩條金屬電極,只要使用者兩手握住電話或將它緊貼胸前,即可記錄心跳節律,並將即時的心電圖資料告知使用者,或傳輸給家人、醫生,警告他們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狀況。開發這套裝置的生醫工程專家艾伯特(David Albert)說:「它不僅能提供預警,還省下了傳統心電圖儀器的相關花費。」法國Withings公司則開發了同樣能與iPhone相容的血壓計,使用者戴上光滑的白色袖套,30秒內,手機螢幕上即顯示出血壓讀值,讀值不正常時還會出現警告標誌。

 

  另外由WellDoc醫療保健公司開發的糖尿病管理系統(DiabetesManager),已獲得FDA核准,患者可輸入各種即時數據到手機內,像是血糖值、攝取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及服用的糖尿病藥物,軟體在分析所有因子後,會提出如何讓血糖維持在健康範圍內的建議,例如注射胰島素或吃點東西。2011年9月發表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糖尿病管理系統的使用者長期葡萄糖控制明顯較佳。

 

  這些新系統都是互相獨立的,而且許多仍在開發中。無線通訊健康專家說,它們代表行動健康監測系統的時代已經開始,未來這些系統將合作無間,讓使用者和他們的醫生在各項數據支持下通盤了解健康狀況。斯克里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所長托波爾(Eric Topol)說:「只要按下電話的一個按鍵,然後說:『我要看現在的生命跡象』即可,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目前開發者最大的障礙是感測技術。傳統偵測血糖的方法需刺穿皮膚,而且沒有人願意走到哪裡身上都貼著電極或穿戴著血壓計袖套,但不久後我們將有更方便的替代品,日本科學家最近就開發了可監測血糖的注射型螢光纖維。托波爾說,未來各式各樣的奈米粒子科技感測器能與智慧型手機連接,提供更可靠的生命跡象監測系統,最吸引人的是,它們還能偵測抗體等疾病標記。舉例來說,感測器可偵測腫瘤標記,然後立刻將警訊送到行動裝置,讓病患可選擇接受預防性化療,杜絕癌細胞侵害的機會。此外,當行動健康監測器變得越簡單,也越能吸引消費者。2010年一項調查顯示,40%的美國人願意每個月付費訂購行動裝置的服務,將他們血壓、血糖或心跳數據傳送給醫生。

 

  無線生命科學聯盟副總裁桑尼爾(Paul Sonnier)指出,如果健康監測系統能納入遺傳分析,那麼就更容易盡早解決健康問題。例如帶有易罹患糖尿病或癌症基因的病患,可戴著隱藏式感測器,只要體內有任何異常發展,感測器即可送訊號到手機。托波爾說:「你可以在胰島細胞首度遭到攻擊或第一個癌細胞出現前,先裝上嵌入式奈米感測器。」如果行動健康監測系統真的能發揮效果,將是隨時待命的哨兵,在人們還不知道身陷危險前保護他們。

 

資訊科技
學人腦思考的晶片 


類神經電腦將輕鬆解決難倒傳統電腦的所有任務。
撰文╱敏斯(Christopher Mims)

 

  微晶片架構設計師莫達(Dharmendra S. Modha)的團隊,也許是世上唯一包括了精神科醫師的。此舉並非為了維護工程師的心理健康,而是他的合作對象──由五所大學及IBM五個實驗室所組成的聯盟,正在研發一種模仿神經元運作的微晶片。

 

  他們稱之為「認知計算」,2011年8月首度發表研究成果:兩顆各由256個人工神經元組成的微晶片。現在這些晶片只能在乒乓遊戲中擊敗對手,或走出簡單的迷宮,然而他們有個野心勃勃的最終目標:把人腦的神經計算功能放進小小的矽晶片中。這個由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資助的計畫稱為SyNAPSE,正在研發擁有100億個神經元和100兆個突觸的微處理器,約相當於人的大腦半球的規模,預計體積不超過兩公升,耗電相當於10個100瓦的燈泡。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12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