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的嫁接栽培
"你可曾見過同一株仙人掌上段的莖是球狀,下段的莖卻是柱狀?這樣的奇形異狀其實是花農利用嫁接栽培,增添觀賞趣味。嫁接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農業,常吃的西瓜、苦瓜、橘子,也多經由嫁接栽培而來。究竟嫁接是什麼?又有哪些優點呢? "
文/楊嘉慧;審稿/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宗賢 |
![]()
嫁接是將某植物(母體樹)的一部份切下,移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利用植物的癒合能力讓二者成而為一並繼續生長。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宗賢表示,母體樹的枝或芽通常稱為「接穗」,被接的植物體稱為「砧木」,最常見的嫁接方式是剪下母體樹的枝條,讓切口對準另一株植物莖的切口,再用膠帶或繩子將二者綁在一起,有時可加套塑膠袋防止水份散失。
挑選對象與黃道吉日
林宗賢表示,嫁接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接穗與砧木親緣要相近,因為關係越親,其代謝行為、分泌的化學物質越相近,排斥物質也較少。換言之,同種、同屬間的嫁接較容易成功。例如,豐水梨很容易嫁接在同為梨屬的橫山梨上,橘子可以嫁接在同是柑橘屬的粗檸檬上。
除此之外,嫁接的時間也會影響結果。一般說來,春、夏比較容易成功,此時形成層活動旺盛,細胞分裂快,接穗與砧木在短時間內即可癒合。若在寒冬嫁接,形成層處於休眠狀態,癒合力差,接穗很可能在尚未癒合前便死亡,因此必須輔以其他步驟,如保溫、澆更多水、施肥料等,一旦接穗冒出芽來,就表示嫁接成功了。
解決各種栽種難題
嫁接還有抗病蟲害的優點。例如,連年在同一塊地種植西瓜,很容易感染蔓割病,使得莖蔓基部裂開而全株凋萎。瓜農為了安定生產,於是採嫁接方式種植,選擇同為葫蘆科的扁蒲等不怕蔓割病的植物為砧木,即可避免病蟲害;再如葡萄的根系很怕根瘤蚜、線蟲,以野生刺葡萄等不怕根瘤蚜、線蟲的砧木進行嫁接,也可穩定產量。
嫁接也能抗逆境,例如苦瓜根部不耐雨水,而絲瓜根群耐濕,再生能力強,較無病蟲害,因此將苦瓜嫁接在絲瓜上,多雨的季節也可生產苦瓜。嫁接也可減輕果農的工作負擔,例如蘋果樹高通常超過三公尺,需架梯子採收果實,若將蘋果嫁接在高度約兩公尺的矮性砧木,採收時就不用爬上爬下了。
透過適合的砧木進行嫁接,能為農民與消費者帶來許多好處,而這些砧木的選擇,則是農民與研究單位經過長時間尋找、實驗,所創造出來的農業奇蹟。
台灣也能種出好吃的溫帶梨
高接梨的接穗主要來自日本的豐水梨、新興梨、新世紀梨等,將其嫁接在台灣橫山梨的枝條上。橫山梨是在100多年前從大陸華南地區引進台灣,其生長力強,可在台灣的低海拔地區生長。然而,橫山梨的果肉較酸,口感不夠細緻,經濟效益不高,但若將日本水梨的枝條高接於橫山梨,便可長出果肉細緻、甜美多汁的水梨。
高接梨的嫁接時間約在1月,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日本梨採收時間在9月,枝條必須等到採收後才能剪下賣到台灣;另一個原因是梨樹進入冬天前,會先將葉子的養份回流到母體儲存,以為隔年開花、抽枝條所用。因此高接梨在冬天嫁接,枝條內有較多養份,成功率才會高,品質也較好。
梨樹的芽每年都要經過冬天的低溫才會發芽,因此枝條買回後,必須先將它放入0~5℃的冷藏室模擬溫帶天氣,經過20~30天就可以打破休眠期,再將它嫁接在橫山梨上,到了端午節前後便會結果。
果實採收後,原本的接穗即會死亡。因為日本的梨樹必須持續在0℃左右的溫度約一個月才會發芽,而台灣平地氣溫高,導致接穗無法再度發芽而枯死,因此果農每年都必須買枝條,重新嫁接。 延伸閱讀 ........................................................................................................... 《觀賞植物繁殖技法》,園藝編輯組編著,文國書局出版 高一課本《基礎生物》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9年1月號 ,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行政院國科會補助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