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碰上亂流
"飛機航行中難免遭遇亂流,而嚴重亂流導致飛航事故時有所聞。今年,國內航空公司也陸續有班機在國內外上空碰到嚴重亂流,造成多人受傷。亂流如何產生?能否藉由科學儀器的預測及早避開,讓飛行更安全? "
撰文 / 盧衍良;審稿 /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 張有恆 |
生活中的亂流現象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氣體流動。觀察燃燒中的香菸,當白色煙霧裊裊上升時,線條非常均勻平滑,但是當煙霧上升到一定高度後,也會變得混亂而形成漩渦狀,這也是亂流。形成亂流的條件很多,流速快慢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也是最容易觀測到的,其他如流體的黏性、流動規模大小、接觸表面的粗糙度等,也都會導致亂流的形成。
飛機航行在大氣中所遭遇的亂流有很多類型,典型且常見的有「雲雨亂流」與「山岳波亂流」。
空氣熱對流造成亂流
熱對流跟用鍋子燒開水的對流現象很類似,之所以稱之為雲雨亂流,是因為在對流過程中,空氣中的水氣會形成積雲(cumulus),因此飛機駕駛員如果觀察到積雲,就可以判斷該處可能有亂流而選擇避開。
山坡地形造成亂流
閃過亂流的法寶
儘管目前氣象雷達已可以偵測到伴隨水氣的亂流,但還是有些亂流無法被偵測出來,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坐飛機時還是應該全程繫妥安全帶,以避免不預期的亂流造成傷害。
無聲無息的晴空亂流
晴空亂流的成因很多,根據一般經驗判斷,當風速超過每小時200公里,就可能伴隨晴空亂流。例如在冬季北緯25~50度的高空西風帶內,常常會有噴射氣流存在,它的內部和周遭區域多半都是晴朗狀態,偶爾伴隨些許卷雲(cirrus),所引起的亂流往往非常強勁,因流速極快而得「噴射」之名,最快可達每小時數百公里(比強烈颱風還要快上1~2倍);這就好像是在裝滿水的浴缸中用水管強力噴出的水流,水流周圍往往都會有很多擾動的現象,因此噴射氣流附近的空域很容易造成晴空亂流。
然而,噴射氣流的存在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晴空亂流,駕駛員雖然可以透過氣象資料知道噴射氣流的存在,但並無法確切預測是否有亂流。正因為晴空亂流的不可預測性,飛機一旦遭遇到它,後果常常不堪設想,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例如1997年12月28日一架自東京飛往夏威夷的客機,就遇上了強烈的晴空亂流,飛機瞬間急降30多公尺,並且持續上下巨幅擺動,造成一名乘客死亡、100多人受傷。這一類的案例非常多,就算幸運無人傷亡,過程仍然叫人膽顫心驚。
目前運用在飛航安全上的科技,還沒有辦法偵測到晴空亂流,只能靠已經通過亂流空域的飛機駕駛向航管單位回報,再由相關單位向其後可能通過此空域的飛機發出警告,不過已有研究人員嘗試發展新一代的氣象雷達。新式氣象雷達將不只偵測前方水氣存在與否,也偵測空氣中懸浮粒子的動態,遇到像晴空亂流這類的氣象型態,縱使沒有水氣存在,雷達仍能夠偵測出前方空氣懸浮粒子的震盪現象,並藉此判斷是否存在晴空亂流,這項科技仍處於實驗階段,尚未通過航空主管機關的認證,待經過一系列嚴謹的實驗認證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新一代的氣象雷達就可問世,為飛航安全注入更多的保障。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雜誌》2008年12月號,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行政院國科會補助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