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素電池沾水即發電
"葉綠素電池的構想是仿自植物行光合作用時,葉綠素吸光、遇水後,會先形成離子態,再進行化學反應。不過,葉綠素為弱電解質,要產生一定電流及電壓,得從電池結構上改良。"
文/楊嘉慧
楊秉晃表示,葉綠素有機電池的構想來自模仿植物的光
![]() 合作用,即葉綠素(chlorophyll)吸光、遇水後,會先成為離子態(C55H72O5N42- 、Mg2+),再進行化學反應。電池的基本結構包含電解質與導電材質等,若將其中電解質以葉綠素替代,加水形成離子態後,一樣會有發電效果。更特別的是,葉綠素形成離子態後,還可與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電流。
不過,葉綠素池的最大難題是葉綠素為弱電解質,一開始研發的電池原型只能產生約 0.7V 的電壓、1mA 的電流(一般電池的電流約 1200 mA),甚至無法使鬧鐘或計算機運作。為了改善情況,研究人員提高葉綠素使用量,並增加接觸水的面積。他們將粉狀葉綠素壓實做成片狀,外覆以鋁箔紙捲曲起來,再讓其吸水產生電力。然而單單讓電池充份吸水,就得花兩個多小時,而且吸水量太多又會破壞電池結構,因此增加葉綠素並非理想做法。他們持續改善電池結構,並嘗試實驗各種集流體材料(收集正、負電子的載體),終於做出可以取代 3 號電池的有機電池,其電壓為 1.5V、電流在 850mA 以上,已能驅動 MP3,四顆串聯的葉綠素電池也可點亮白光LED頭燈達整整四天之久。
葉綠素電池在結構及製程上,還有許多待改善的空間,不過廖重賓表示,葉綠素電池只要遇水即可運作,即使是尿液、鹽水、可樂等也能使它發電,未來若能結合 IC 晶片,可開發出遇水會發出音樂的尿布,或發出求救訊號的救生衣產品,成為兼具感應水份與發電雙重功能的產品,應用前景相當可觀。
電池的電力來源
電化學電池有兩個電極,進行氧化反應的為負極(失去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的為正極(得到電子)。負極與正極之間有一段距離,中間為液態或固態電解質,含有帶電離子。當電池接上電器產品後,電池會開始進行化學反應,負極放出電子,電子由外電路流至正極,回到電池。
舉例來說,鉛酸電池是以氧化鉛(PbO2)為正極、鉛(Pb)為負極、硫酸溶液(H2SO4)為電解質,放電時,負極的鉛釋出電子,形成鉛離子,並和硫酸根離子合成硫酸鉛;接著電子自外電線流至正極的二氧化鉛,並與氫離子、硫酸根離子一同形成硫酸鉛和水。
當兩個電極之一或兩邊都沒有反應物可用,也就是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合物耗盡,就沒有電力了。在不可充電的電池中,提供能量的化學反應不易進行逆反應,反應物耗盡後,電池就無法繼續供電。在鉛酸電池等可充電電池中,反應是可逆的,因此來自外部的直流電可迫使電子由正極流到負極,直到電池充飽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