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修歷史 3:探究與實作」是一門新科目,由於探究實作的主角是學生自己,因此,這將需要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同學們自己得承擔更多責任,學習成為一名主動的知識探索者與生產者。
在這本教科書中,我們將會提供進行歷史探究與實作的基本概念及方法,但目的不是在培養歷史學者,而是運用歷史學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學習一種有用的思考方式,並經由實作引導,提升自己探索周遭環境、切身議題的核心能力。
成為一名主動關懷周遭環境、切身議題的知識探索者,乃至生產者,不是某些特定的人的專利,也不是成績好的同學才有資格學習的,這是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擁有的機會與權利。進一步來說,從來都不是有了核心能力,才成為知識探索者,而是當我們願意主動關懷周遭環境、切身議題,嘗試選擇適當的知識及方法探究其中的各種現象或問題,練習實作解答或解決這些問題時,才擁有核心能力,而這樣的能力將會翻轉我們的視野,更聰明地開拓思考的格局和發現人生的各種機會。
導論 一趟探索因果的旅程
主題1:我們都會找因果關係
主題2:「歷史探究」的實作要素
第1章 史料證據/掌握探索的資訊
主題1:「史料」是什麼?
主題2:史料的辨識
實作引導1 探究歷史的基本功
主題1:閱讀理解的基本功1:隨手作筆記
主題2:閱讀理解的基本功2:動手寫摘要
主題3:探究實作的基本功:下手找資料
第2章 時序觀念/走過時間的長河
主題 1:歷史是一門關於時間的學問
主題 2:歷史分期之必要性
主題 3:時間、物件、空間
實作引導2 策劃一個探究實作行動
主題 1:凝聚探究焦點
主題 2:選擇探究方法及成果展現型態
主題 3:探究實作相關的參考文獻
第3章 歷史理解/回到當時的脈絡
主題 1:「理解」的三種方法
主題 2:從「理解過去」開展歷史探究
主題 3:「理解過去」可以培養 面對明天的本事
第4章 歷史解釋/註記旅人的發現
主題 1:歷史事實的意義來自歷史解釋
主題 2:解讀不同立場的歷史解釋
實作引導3 產出學習成果
主題 1:2 學分的課程能完成什麼?
主題 2:「歷史思考」才是學習成果的重點
結語 「歷史思考」能做什麼?
主題 1:因為回顧,所以有歷史
主題 2:歷史是通往未來的過去
主題 3:歷史是前進的重要動力
附錄 1:圖書館借閱電子書範例
附錄 2:全國公立圖書館電子書借閱網址
附錄 3:圖片來源
- 本書係依據民國一○七年教育部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歷史」編寫而成,供普通型高級中學二年級採用,為二學分之課程,可彈性安排於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
- 本書從具體案例中,透過相關歷史資料的閱讀、整理與分析,學習什麼是史料、歷史事實是如何建構的,以及歷史解釋是怎麼形成的,並探究歷史敘述中的觀點問題,及其所產生的爭議。課程設計歷史實作,強調做中學,並鼓勵與地理科、公民與社會科或其他科目適當協作,以拓展學習者的視野和統整能力。期望透過歷史資料的解析、實地踏查、訪談,或各類歷史創作與展演,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
- 本書之編輯力求完善,若有疏失之處,尚祈各界不吝指正。